当前位置: 首页 > 陶文化文章 > 文章内容

【无锡工艺学院 李玮】浅析宜兴紫砂工艺的民俗与艺术文化特色

2012-05-17 17:34

浅析宜兴紫砂工艺的民俗与艺术文化特色

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    李玮      邮编:214206

 


[论文摘要]  受特殊的历史文化和地理环境的影响,使紫砂这个宜兴独有的资源具有了特殊的性能。紫砂壶的成型工艺处处充满着内秀精微的的江南风格,其外在的艺术表现形式也深深地蕴涵着的本地民俗文化气息,体现了太湖西岸一带人民的生活生产方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以及审美观念。宜兴紫砂工艺除了历史悠久、艺术繁荣的茶文化之外,历代传世佳作更体现了紫砂工艺独特的艺术特性,这是其它造型艺术所无法比拟的。紫砂壶的造型千姿百态,仅从这个角度而论,紫砂工艺的地位当在一切陶瓷工艺之上。紫砂工艺是现当代陶瓷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处处蕴含着浓郁的“道家”文化底蕴。其古朴典雅的材质及其独特的传统全手工成型工艺早已受到了中外研究学者的重视。本文旨在对此作初步的探讨,从紫砂壶独特的传统全手工成型工艺,揭示传统紫砂的民俗情趣与深刻的文化内涵。 
[论文关键词] 宜兴紫砂  民俗与艺术  文化特征

 

宜兴砂壶以其古朴、典雅的造型艺术,几百年来蜚声海内外,被世人所推崇。紫砂工艺除了她的历史悠久、艺术上繁荣的茶文化历史之外,其历代传世佳作更体现了紫砂工艺的光辉艺术特性,是其它造型艺术所无法比拟的。宜兴紫砂壶的造型设计千姿百态,就从造型艺术角度而论,紫砂工艺的地位当在一切陶瓷工艺之上。所谓靠山吃山,靠土吃土,宜兴紫砂泥千百年来养育了一代代能工巧匠,以至于一提起紫砂壶,人们立刻就能联想到宜兴。究竟是紫砂壶使宜兴出了名,还是宜兴使紫砂壶出了名,谁也无法考证。

 

 一、宜兴自然地理的文化特色鲜明

宜兴在秦建县前称荆邑、荆溪,建县时称“阳羡”,这些地名反映了本地的地理特点。据地方史料记载,阳羡从荆溪而来,水之北为“阳”,“羡”衍相通,为丰饶衍沃之意。正是因为“荆溪”之水,水北为平原沃野,水南为山地丘陵。这是宜兴的地形特点。文化特色还反映在地名上,宜兴境内的地名也很丰富多彩,山河湖荡氿,城乡街巷桥,无论是自然地理实体,还是人工建筑,都会有一个显示地方特点的名称。如铜官山、架弓山、章山等,与古代的传说有关。太湖、滆湖为宜兴面临之巨浸,也与地理特点有关。宜兴有名之荡有30余个,临津荡、阳山荡、莲花荡等。 “氿”为宜兴独有,水面比湖小,比河荡大。东氿、西氿,是宜兴城边的两坛“酒”。宜兴多溶洞,有善卷洞、张公洞、灵谷洞、西施洞、幕蠡洞等,号称“洞天世界”,这些溶洞集“古、大、奇、美”于一体,千姿百态、神奇古怪。尤以洞龄3万多年的善卷洞最具特色,洞中还有一个与后洞相连的水洞,是宽达约6米左右的古地下溪河,可常年通舟。而张公洞内有大小洞穴72个,各洞的温度又不相同,素有“海内奇观”之称。

地处苏浙皖三省交界处的宜兴,南部是丘陵山区,属天目山余脉。土壤以黄棕壤、红壤为主,适宜茶树种植。宜兴的气候属北亚热带南部季风区,四季分明,温和湿润,雨量充沛,适合于茶树的生长。一方水土养一方文化,特殊的自然气候和地理环境等条件,形成了本地区带有鲜明的、浓厚民族特色的地方文化色彩。这一带地区人民的田园生活与农耕生产方式以及山清水秀的自然风貌,都与本地人以茶会友的风俗习惯和悠闲的小资审美情趣有着密切的关系。

 

二、宜兴的传统文化底蕴深厚

作为一个县级市,宜兴的人文景观相当丰富,可谓人杰地灵,人文荟萃,素有“教授之乡”、“书画之乡””之称。根据史料记载历史上就有10位宰相和4位状元出自宜兴。“阳羡词派”在全国形成重大影响,而宜兴更是出大画家的地方,特别是近现代有徐悲鸿、钱松嵒、吴大羽、尹瘦石、吴冠中等全国著名画家。

宜兴历史悠久,有着5000多年制陶史和2200多年建县史。山水江南,钟灵毓秀,许多雅风古韵,民情俗趣,都在居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展现,宜兴的茶文化也已经成为一道丰富多彩的人文景观。历史上有许多著名人物来过宜兴,留下了许多故事传说。丁蜀镇的蜀山,原名独山,因大文学家苏东坡来此,思念家乡,看看这山与家乡的山差不多,说“此山似蜀”,于是独山改为了蜀山,现在的蜀山旁还保留着苏东坡在此居住的“东坡书院”。宜兴还有颇具特点的地名用字,如湖滏的滏(父)、西氿的氿、函山的函(呕),阳旵的旵(灿)等,都是只有宜兴地名还在使用的文字,自有其特殊的含义,这些特殊的地名用字也反映了宜兴悠久历史文化的独特创造精神。

 

三、宜兴窑的传承与“陶都”的历史地位

据《中国陶瓷史》记载,大约东汉时期在现在的宜兴丁蜀镇一带就已经形成了一个陶瓷制作中心了,可见历史悠久。宜兴后来被称为“陶都”也不是浪得虚名,是有渊源的。一直以来学术界把宜兴陶瓷窑称为“宜兴窑”。现在宜兴西南一带还能看到很多唐宋以前的古窑址。宜兴的古陶罐主要是日用陶,水壶酒具以及陪葬品等。有些古陶罐器形硕大,纹饰精美,保存完好。要了解这些古陶罐的价值要看其烧造年代、器形工艺、装饰纹饰、釉面品相等等。宜兴市面上看到的古陶罐很多,大都是东汉以前的产品,。宜兴的古陶器尤其是“汉罐”特别多,国内外学术界一般把东汉作为中国正式生产出陶瓷器的朝代。

紫砂作为陶都宜兴一绝,素以精湛的技艺、浓郁的传统、丰富的造型、优雅的装饰而独步千秋,享誉海内外,在陶瓷发展进程中有着特殊的历史地位。紫砂陶艺始于宋而成于明,造型丰富多姿。紫砂陶器中尤以紫砂壶最为出色,紫砂壶的手工成型工艺也是最具特色的,在世界陶瓷工艺中独树一帜。

 

四、紫砂陶和与阳羡茶

 1、宜兴紫砂的类型和影响 。紫砂泥是陶土中最好的原料,可分为五种古有色相,即紫泥、红泥、黄泥、绿泥和黑泥,世传有“五色土”之说。紫砂泥一般深藏于岩石层下且分布于甲泥的泥层之间,泥层厚度从几十厘米至一米不等。紫砂壶的泥料制作过程也很复杂:从矿层中开采出的紫泥,俗称生泥,似块状岩石,经露天摊晒风化,使其松散,然后经初碎、粉碎,按产品要求的颗粒数目,送风筛选。筛选后的泥灰,由搅拌机搅拌成一块块泾泥,经堆放陈腐处理,再把腐泥进行真空练泥,这样便成为供制坯用的熟泥。紫砂泥可塑性好,生坯强度高,坯的干燥、烧成收缩率小。紫砂陶是在高氧高温状况下烧制而成,烧制温度约在1150-1200°C之间。紫砂陶是中国特有的,因为原产地在宜兴,故称为宜兴紫砂。它是融诗词、书画、篆印于一体的传统手工成型的陶工艺品。通常的说法,紫砂壶的创始人是明代正德——嘉靖年间的供春,他所制作的壶也叫“供春壶”。自从供春开始,制壶便蔚成风气,高手辈出,花色品种不断翻新,一直发展到今天,紫砂壶成型工艺已经成功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2.紫砂壶泡茶隔夜不馊。 宜兴紫砂壶之所以受到许多茶人的喜爱,主要在于它在泡茶时有许多其他器具不具备的优点。其一紫砂是一种双重气孔结构的多孔性材质,气孔微细,密度高。用紫砂壶沏茶,香不涣散,能得茶之真香真味。其二紫砂壶透气性能好,用其泡茶不易变味,暑天隔夜不馊。久置不用,也不会有宿杂气,只要用时先满贮沸水,立刻倾出,再浸入冷水中冲洗,元气即可恢复,泡茶仍得原味。其三紫砂壶能吸收茶汁,壶内壁不刷,沏茶也绝无异味。紫砂壶经久使用,壶壁积聚“茶锈”,以致空壶注入沸水,也会茶香氤氲,这与紫砂壶胎质具有一定的气孔率有关,是紫砂壶独具的品质。
    3.紫砂壶的把玩功能 。紫砂壶冷热急变性能好,寒冬腊月,壶内注入沸水,绝对不会因温度突变而胀裂。同时砂质传热缓慢,泡茶后使用不会烫手。紫砂使用越久,壶身色泽越发光亮照人,气韵温雅。紫砂壶长久使用,器身会因抚摸擦拭,变得越发光润可爱,所以闻龙在《茶笺》中说:“摩掌宝爱,不啻掌珠。用之既久,外类紫玉,内如碧云。”紫砂壶的泡养把玩功能是其他茶具不具备的。  

4.宜兴人以茶待客观念 。宜兴人好客,待人热情是出了名的。只要家里来了客人,不管男女老少,主人都会用紫砂壶泡上满满的一壶香茶招待,这似乎也已经成为宜兴人生活中逐渐形成的风俗习惯了。一般是地道的宜兴本地产红茶,也许是云南普洱,或者是福建铁观音、台湾高山茶等,总之,这几种茶是家里必备的,因为这几种茶是最适合用紫砂壶来泡用的。当然,喝什么样的茶往往要根据客人的爱好和口味来决定。其实宜兴也是江苏最大的产茶地,有“茶的绿洲”之称。宜兴有大片茶园,茶叶生产,已经是宜兴西部山区的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茶叶也是山区出口创汇的主要产品。阳羡雪芽、荆溪云片、善卷春月、竹海金茗是四种地方品牌名茶。宜兴和宜兴茶正以卓越的品质风格,享誉国内外。

 

五、紫砂壶的社会文化与审美特征 

紫砂及紫砂工艺的文化内涵,深沉庄重。深黑厚重的紫砂壶(也包括各类紫砂陶艺)的审美意蕴,正是基于这深层的、为常人所难以言传的审美心理,人们才几乎以紫砂为器具之极品,或视为拱壁,爱不释手、津津乐道。紫砂艺术的美学表现形式,首先是具有良好的理化性能,具有丰富柔和的质感,以其古朴典雅的风格著称于世。其次是紫砂壶的造型千姿百态,这是紫砂艺术的具体表现特征。方器、圆器、筋纹塑器,仿真象形,自然生动,组成紫砂艺术的主旋律。光货的造型简洁明了,花货的造型师其造化,方货的造型稳重端庄,筋纹器造型严谨规范,这些都集中表现了紫砂工艺的传统艺术美感。紫砂陶工艺的装饰表现形式是以中国传统的金石书画为主题,特别是紫砂艺术和文人的结合,大大丰富了紫砂艺术美的深蕴内涵。文人参与设计、绘画、镌铭,将文人的美学观点和审美意识通过与紫砂艺人的交流合作,构成文化层次更高的艺术风格。这无疑是一种催化剂,能促进民间紫砂艺人提高文化素质,容纳更多精神实质含量,促进紫砂陶艺的发展。

 

六、紫砂陶手工成型工艺与表达的文化特征

紫砂陶全手工成型工艺已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全手工紫砂壶,一般意义上应理解为完全用传统工具及传统成型方法来制作完成的紫砂壶。以前艺人们做紫砂壶与本地其他手艺人一样通常是讲家传或师承的。刚开始一般先帮师父捶捶泥,洗洗泥浆布,一段时间后开始学打泥片、拍身筒,学搓嘴把、做盖子、捻滴子,师父觉得差不多时,才开始将传统的几个老样子一个个地开始教,石瓢、仿鼓、掇球-------,师父会帮着定好壶体各部位的尺寸,如围片、口片、底片等;再帮着做好工具,如线梗、芘子等,然后就日复一日的做着一个或几个样式的壶,也无所谓好坏,就这样一天天地重复着这样的工作,日积月累,所谓熟能生巧。做壶也要凭悟性,有的人尽管做了一辈子全手工壶,仅学得了一点死板的技艺,审美眼光不高,缺乏灵气,只有过程没有注重结果。学做紫砂壶也和学习其他工艺门类一样,重要的是要多用脑,首先要把师父传授的技法烂熟于心,然后会认真揣摩师父及前人的作品,从中找出不足,力求自己能做出更完美的壶。做壶的过程也许都一样,但结果往往完全不同,因而壶的价值也可能会有几倍甚至几十倍的差别。方法过程在一件成功作品的价值中固然很重要,但也只是占其中的一部分,真正决定这件作品价值的是作者的艺术思维、艺术修养、艺术追求和艺术品质,是艺人们对本地域传统文化、民俗风情、民族特点等综合知识能力的把握和体现的程度。  

宜兴紫砂艺术以工艺美术为根,以传统文化为源,以茶文化为媒,逐步形成自身独有的陶瓷艺术风格,无论在中国还是在世界上,紫砂艺术都是独具特色的。紫砂艺人们的智慧创造,形成独有的工艺成型程序和独特的工艺装饰技法,这一切都是紫砂艺术的魅力所在。宜兴的地域传统文化、民风民俗、民族特点也都反映在紫砂艺术之中,亦全然不同于其它陶瓷,这必将为紫砂陶艺的国际化和全球化发展奠定良好的文化基础,因为我们始终相信这句话:越是民族的就越是国际的!

 

上一篇: 【无锡工艺学院 李玮】陶艺创作重在性情表现 2012-05-17 17:33

下一篇: 【无锡工艺学院 李玮】紫砂壶的另类思考 2012-05-17 1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