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陶文化文章 > 文章内容

【无锡工艺学院 周步芳】均陶堆花技艺中融入现代装饰语意的探索

2012-05-17 17:37

均陶堆花技艺中融入现代装饰语意的探索
周步芳
 ( 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宜兴214206)

摘要:宜兴均陶堆花技艺是当地民间传统工艺的绝活,在继承堆花技艺这一传统工艺的基础之上,如何更好地发扬堆花装饰的特色,更快地推进堆花装饰的发展,并在堆花装饰纹样与堆贴技法上有所创新突破是值得研究的课题。
关键词:均陶堆花技艺;特色;发展;装饰美;创新;现代装饰语意
Exploration of Combining Embossed Decoration in Jun Glazed Pottery with Modern Decoration
Zhou bu-fang
(Wuxi Institute of Arts &.Technology,  Yixing, Jiangsu, 214221, China)
Abstract: Embossed decoration in Jun glazed pottery is the local traditional craft unique skill in Yixing.  It is worth studying how to promote, develop and innovate the skill of embossed decoration on the basis of inheriting the good traditions.
Key words: embossed decoration, unique, development, the beauty of decoration, innovation, modern decoration

0.引言:
说到均陶堆花技艺,宜兴人都知道,这是当地民间传统工艺的一个绝活。享誉陶都宜兴五朵金花之一的“均陶”,远在宋代就著称于世。均陶美在釉色,流光溢彩,赢得“灰中见蓝晕,艳若蝴蝶花”的美称;而均陶的堆花装饰手法更是风韵独具、特色鲜明,堪称“中国传统民族工艺奇葩”。由此,宜兴均陶占了宜兴陶瓷三绝(紫砂、均釉、堆花)中的两绝。
1.均陶堆花装饰的特色
宜兴均陶堆花装饰,是从几千年前的陶俑、印纹陶、陶塑等早期陶瓷装饰手段演变而来,早期叫扒花,后来也称贴花、大拇指泥画,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美化陶瓷坯体的装饰技法。它是堆花艺人凭借自己日积月累的功力,用大拇指作笔,以各种色泥为墨,灵活运用手腕带动大拇指的运动,在在陶器坯体的表面通过“摊、撕、摁、绕、行”等多种指法堆贴出具有一定立体感的纹样,如花草树木、山水云石、飞禽走兽、人物场景等等,无不惟妙惟肖、形神兼备。
堆花装饰技艺在陶艺界可谓独领风骚、自成一脉,深受世人的喜爱。它的装饰特点“不是浮雕胜似浮雕,不是写意胜似写意”。传统堆花作品中最具典型的当属龙凤纹样,看那龙飞凤舞、栩栩如生,与陶器造型浑然一体,这与宜兴当地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分不开,具有浓郁的民间艺术风格。
宜兴均陶堆花工艺之所以独具特色,就因为它是几乎完全采用纯手工方式进行的一种坯体装饰,不借助其他任何模具,不使用泥浆而仅凭大拇指的挤压将泥条固定在坯体表面上,是徒手堆贴而成的。较之其他窑口的堆贴装饰更有手工艺独有的意味,体现了极强的地方特色,可谓“冠绝一世,独步千秋”,更是“中华名族的骄傲”。
2.均陶堆花装饰的发展
宜兴均陶堆花工艺创始于南宋,兴旺发展于明末清初,成熟繁荣于清代晚期,又经过民国时期,一直发展到现在,历经数代堆花艺人呕心沥血的追求,才有了今天的辉煌与成就。从历史演变中我们发现宜兴均陶堆花装饰的技法越来越丰富、越来越成熟。从原始社会手制素陶上用堆、贴、塑、绘的手法装饰各种简单的几何纹、绳纹、水浪纹、动植物纹等;到东周战国陶俑的出现,手捏或拉坯的印纹陶器;再到汉代最早的堆塑(铺首)的出现,当时采用了浅刻、刮制、浅雕、捏制、印戳、粘接等综合性的手法处理而成;接着再从晋代青瓷冥器(谷仓)上的浮雕立体装饰纹样,同样是集捏堆贴、刻划、印戳、浅雕、浮雕、粘接相结合的综合性装饰;到唐代中晚期施釉陶器上由双手捏塑堆贴逐步转为单手即大拇指的运作;再到南宋至明代初期,用老红釉、泥浆釉烧制的陶瓷上则完全运用大拇指进行堆贴装饰,加以雕塑、印模、粘接、挤压、印戳的辅助方法,工艺装饰十分简单粗放;再到明末清初堆花工艺变化较大,堆贴讲究技巧,如搭、撕、搓、捺、行五大技法的运用,装饰题材较为丰富多样,装饰手法更为活泼随意、层次分明;到了清代中晚期堆花工艺渐趋成熟,从堆贴、捏塑的半浮雕状,逐渐形成浅薄平堆的装饰手法,釉面则从暗红釉到青色的泥浆釉再到金黄色的“花缸釉”,画面装饰也从简练的花草图案发展到飞禽走兽、山水、人物风景图案等。
从民国之后直到现在,堆花工艺在装饰技法、材质、造型、釉料上又不断改进,不再是单一的堆花泥,还讲究色泥、色釉、化妆土相结合的综合装饰,造型也从缸类品种发展到盆、瓶、钵、千筒、坛、罐、壁画等。纹样装饰也有所突破,借鉴中国书法和绘画的意趣和神韵,堆贴时融入了民间传统大写意与工笔的艺术特色,发展了“平贴法”与“半浮雕”、“立体浮雕”堆贴法相结合的艺术风格,创作题材改变了传统堆花的随意呆板,更加注重创意创新,使堆花作品更具艺术感染力。
3.均陶堆花技艺的装饰美
说到宜兴均陶堆花技艺,它的装饰美是其它陶瓷装饰手法无法替代的。宜兴均陶有着和紫砂一样的声誉和历史,历经千年传承、千锤百炼,获得了“名陶名器、天下无类”的赞语。
均陶独特的成型技艺暂且不说,我们只着重来研究均陶的堆花技艺。堆花是均陶所独有的装饰手段,它的装饰技能可用“卓绝”二字来形容,在经受千年考验之后自成一格。只见泥团在堆花艺人的拇指间一撇一捺之后,原本粗糙的陶器立即披上了五彩霞衣,各式纹样淋漓尽致地呈现在了观者的面前。堆贴后的画面在意境上能和国画争先,在技法上敢于油画媲美,就似一幅幅半立体的装饰画,是把绘画艺术融于陶瓷的最佳体现。当然这与均陶堆花艺人的艺术底蕴与追求是分不开的。
宜兴均陶堆花技艺的装饰性根植于民间,和当地的人民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它是宜兴土生土长的艺术,千百年来不断汲取民间艺术的营养向前发展着,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它保持着纯手工陶瓷的特点,充分展现出均陶堆贴泥料(白泥)与堆花技艺所独有的情趣与韵味,大拇指的堆贴塑造出了泥的气韵与泥性,充满了人情味与艺术美。在欣赏均陶堆花作品时,纹样上清晰可见堆花艺人大拇指的指纹和指法,真是别具一格、耐人寻味!
宜兴均陶堆花装饰,具有天然的材质美、工艺的技法美、朴素的风格美、独特的地域美、题材的时代美等艺术特征。
4.均陶堆花技艺的创新
宜兴均陶堆花装饰在历代堆花艺人的努力之下,不断推陈出新、发扬光大,通过借鉴雕塑、石刻、剪纸、兰印花布等民间姊妹艺术的创作手法,创作了多种堆贴技法。而对于现在从事堆花技艺的我们一定要有更高的自我要求,在继承传统堆花技艺的同时,更应不断创新、勇于探索和不懈追求。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现代装饰技法也越来越多样、越来越新奇,我们可以巧妙地把这些装饰语意进行运用、相互融合,以拓宽思路,创造出更加新颖独特的陶瓷装饰手法。
目前宜兴均陶堆花技法中,总的来说可以分为:堆花法、贴花法、堆贴结合法、刻花平贴法、铁笔划花法、泥浆彩绘综合法等。在此基础上,笔者通过自己的实践与思考,有些想法想与大家共同探讨。
4.1 均陶堆花纹样的创新
随着多元文化与陶瓷文化的交融,现代人的审美观念亦在不断的更新变化,人们对陶瓷产品与艺术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年轻人更喜欢追求新鲜的事物,对于那些一层不变的传统纹样不再感兴趣,他们往往只注重形式而忽略内容,更喜欢装饰感强的抽象纹样。因此在设计堆花作品时,就应在纹样上不断创新出彩,抓住消费者的心理,赢得市场。
初学堆花者,一旦经过了系统的美术基础学习:从设计素描到装饰色彩、装饰图案、装饰绘画,再到形态构成、综合设计与创作等等,他们具备了纹样设计的理念基础,掌握了纹样设计的方法,将能巧妙地把现代装饰语意运用到均陶堆花纹样中来。在纹样设计中能够讲究画面的构图安排、点线面的疏密对比、图形的虚实空间等等关系。不仅能考虑作品的题材、形式、情节、主题、场景、功能等,还能注重设计意识、观念、精神等多方面的因素,同时还能突破色彩的运用,即打破传统的色彩关系,根据画面主题或色调的需要选择合适的色彩进行搭配,真正体现纹样的“装饰感”与“现代感”。
在纹样的表现形式上,我们从早期传统堆花作品上看到的大都是具象的、写实的纹样为主,如花鸟、风景、走兽、人物等;还有写意的、虚构的纹样,如龙、凤等。题材有戏文类的(狸猫换太子、苏三起解等)、神话传说与宗教题材(八仙过海、四大金刚等)、话本小说(西游记、金陵十二钗等)、政治题材(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周年大庆、红灯记等)、祥瑞图案(喜上眉梢、年年有余等)、生活题材(家禽、家畜、蔬菜、花卉、山川、河流等等),这些看似平常的事物在堆花艺人灵巧的大拇指运作下幻化成动态各异、惟妙惟肖的形象,给人以美得享受。
但随着现代人审美要求的提升,追求美的方式也更丰富多样,对纹样的设计也在不断创新求变,除了具象的、写实的、写意的形态,更多喜欢的是抽象的、意象的、虚幻的,甚至是符号的、形式的纹样等等。他们要表现的往往只是一种感觉或一种心境,在构图上打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造型夸张自由,不表现具体的形态,有时画面中就只有点、线、面、色的组合,视觉效果与几何图案相似。但这些抽象的形态有着更深层次的内涵,蕴含了更多的寓意、象征、理念、文脉或某种情绪的表达。相信在堆花作品中加入了这些设计理念与纹样形式,堆花作品将会受到更多年轻人的喜欢。
4.2 均陶堆花技法的创新
宜兴均陶堆花装饰技法历经几千年的传承,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我们将无法脱离传统,只有在此基础上汲取精髓,不断改进,才能把堆花技艺更好地发展下去。
传统的堆花技法有着独特的魅力,是其他陶瓷装饰手法无可替代的。“拇指堆出大景致,竹尖点出龙虎睛。”可见,堆花者的大拇指是多么灵巧,但要想随心所欲、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漂亮的画面,没有“功力”可是绝对不行的。这个“功力”就是我们常说的堆贴基本指法了,如捏、捻、揿、摊、撕、拢、摞、行、摁、匀、塑、凿等等手法,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这些指法又交叉运用,不可分离。比如对纹样中“面”的处理,先用右手大拇指与食指“捏”一团泥,传给左手,两手掌心相“搓”,把泥团搓成圆棍形后握在左手上,接着付泥给右手,右手大拇指便可以操作堆贴了。根据“面”的形状大小,可以把泥团用大拇指和食指、中指三个手指“捻”成所需的形状,也可以放在左手掌心用右手食指和中指“搓”成线条状。然后把泥团或线条“揿”到所需堆贴的坯面上,用大拇指把泥团或线条一点一点地“揿”或“摁”上去,再用“摊”(宜兴人也叫“拓”)的技法把泥粒慢慢摊开,形成中间薄、边上厚的特色,看上去块面才饱满、滋润、均匀(此一点功夫在行内术语叫“玉气”,要把“摊”练就有神韵,不是一年半载,那是要花大功夫的,还要因人而异。)。块面“摊”好之后还要运用“匀”的手法,用大拇指在大面积的块面中间上下左右来回反复运动,收拾凹凸不平的地方,直至平整,注意动作要灵巧快捷。最后还要用到“凿”的技法,这一道工序在堆花里边是不可缺少的。凿是从前辈手里学来的,代代相传。凿的工具大都是堆花者根据实际需要自制的,用小工具在堆贴好的“面”上按照纹样的形状进行最后加工,如凿出叶片的经脉等。
在掌握好传统堆花技法之后,我们就该大胆尝试,创造一些新的堆贴装饰手法。可以从其它的艺术形式中寻找灵感,把它们合理地运用到堆花装饰中,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只有这样传统技法才能融入现代生活,才能活得更精彩。
4.2.1泥绘与堆贴相结合,突出堆花装饰的立体浮雕感。
“平贴法”是堆花技艺中较为传统的手法,当代堆花艺人在此基础上已经实现了“半浮雕堆贴法”、“立体浮雕堆贴法”的艺术突破。近来又在平贴、半浮雕、立体浮雕的堆贴技法上不断创新,并与泥绘的装饰手法巧妙结合,在一些辅助纹样或细节刻画的地方用泥浆进行绘制(把堆花色泥用水调成适合绘制的粘稠度备用),如动物纹样采用立体浮雕、半浮雕或平贴的手法,动物的羽毛或鳞片以及背景纹样等采用泥绘的手法。这样既突出了画面主体纹样的立体浮雕感,又刻画了纹样本身的质感,还增添了主次纹样的立体层次感(从立体到半立体到平贴再到泥绘)。最关键的是泥绘技法解决了大拇指堆贴无法达到的细小纹样的刻画处理,因为毛笔的中锋能刻画出更为细腻精致的细条与纹样,这是大拇指无法做到的。所以,泥绘与堆贴相结合还突出了粗中有细、深浅丰富的堆花艺术风格。
4.2.2雕刻与堆贴相结合,突出堆花装饰的画面层次感。
雕刻在陶瓷装饰上运用非常广泛,在创作中应大胆借鉴砖雕、木刻、瓦当、石雕、青铜器等其它民间工艺表现手法,把雕刻的阴刻特色与堆花的浮雕效果相结合,形成阴阳交互、凹凸有致的艺术特色,更能增添画面的空间层次感。创作时根据设计需要先把堆花纹样堆贴好,等坯体达到一定的干湿度,再用刻刀进行雕刻处理。
4.2.3彩绘与堆贴相结合,突出堆花装饰的均釉色彩美。
彩绘是用色釉在陶瓷坯体上绘制出各种不同的色彩纹饰。说到均釉,就是以釉色绚丽而著称于世的,如均蓝、均红、锆白、墨绿、淡蓝、古铜、芬花紫、金星釉、葡萄紫、甜白、淡青、灰蓝釉等,典型的天青、均蓝、云豆不灰不暗、不躁不跳,经过数百年来对彩釉的研制和创新,宜兴窑场上的陶釉品种多达数十种,在高温下窑变、流窜、交融、聚散,呈现出五彩缤纷的艺术效果。那么在堆花创作中就应该合理运用均釉的美丽色彩,在纹样堆贴好之后,等坯体干燥到一定的程度,再运用釉下彩绘的艺术手法,把堆花纹样的色彩装饰效果展现得淋漓尽致。
艺术需要创新,陶瓷装饰手法同样也需要推陈出新。我们一定要在坚持传统堆花精湛技艺的基础之上,大胆尝试现代装饰语意,不断探索和追求,从而实现均陶堆花工艺新的灿烂与辉煌。


参考文献:
1.《宜兴陶器堆贴画艺术浅谈》 方卫明 《景德镇陶瓷》2001年第11卷第2期
2.《陶都——宜兴大拇指堆贴画的个性》 方卫明 《景德镇陶瓷》2003年第13卷第1期
3.《均陶堆花的沿革与展望》 方卫明 《江苏陶瓷》1999年12月第32卷
4.《宜兴——陶都大拇指“堆贴画”艺术初识》 方卫明 《江苏陶瓷》2001年6月第34卷
5. 《陶瓷堆花工艺的技巧探讨》 李守才 《江苏陶瓷》1992年第3期 总第58期

上一篇: 【无锡工艺学院 李玮】紫砂壶的另类思考 2012-05-17 17:35

下一篇: 【无锡工艺学院 周步芳】陶瓷装饰纹样的意象形构成 2012-05-17 1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