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陶文化文章 > 文章内容

【无锡工艺学院 邓举青】浅析陶瓷艺术在公共环境艺术中应用的优势

2012-05-22 22:14

浅析陶瓷艺术在公共环境艺术中应用的优势
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   邓举青  


摘要:现代社会充满竞争和挑战,使人们产生各种紧张性应激反应。研究表明,工作场所的工作环境、人与环境的融洽协调程度会直接影响人的心身健康。所以现代公共环境艺术设计越来越重视内心情感、关注健康生活、强化公共环境艺术文化将成为流行主题,强调舒适、更具有人情味和文化内涵的设计将成为主流,然而陶瓷艺术的厚朴自重,神韵内含,宜诗宜画,可饮可赏,骨子里独特的文人气息和人情味的特性与人们的这种情感需要不谋而合,加上公共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做陶人和公共环境艺术设计人都敏感得意识到,陶艺不能只陈列在博古架上,它要走向室外,融入到社会大环境中,融入到百姓生活中去,所以当陶艺“伸出了指向环境的触角”,作为一种公共艺术去构筑一个景观环境时,它的这种优势就能尽情的发挥出来。

关键词:陶瓷艺术   公共环境艺术   和谐   精神   情感

陶艺是一种古老而又时尚的媒介和艺术形式:纯朴、高雅、富有人情味和文化内涵,它在公共环境艺术中的使用,正是当今艺术设计的必然结果,加上陶艺本身直接取之于自然,又回归于自然,就更加让人倍感亲切。陶艺的特殊性更体现在它所承载的人文、历史内涵,记载着人类的文明过程。在提倡人性化、追求自然的设计理念下,目前陶瓷艺术在公共环境艺术中的应用必然会受到越来越多的人们的喜爱和青睐。
虽说陶艺与雕塑、绘画同为所谓的“纯艺术”,但比之雕塑、绘画,陶艺具有更多的物性。陶艺本质上是造物的、工艺的,它与实用艺术的工艺和设计是密不可分的,受材料、工艺和场所、功用的限制,它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少不了设计的因素,特别是公共环境艺术性陶艺创作。
早在石器时代,陶器已经是人类的重要生活用品,当时陶器主要用来作为贮存器皿。之后,人类除了用泥巴制造陶器外,还制作陶俑等一些陈设品,这些看来不同的创造形式,其本质是一致的,在造物的层面上,“设计”和“工艺”由此缘生。随着工业化大生产的发展,人与人之间情感的淡漠,造成了人类与自然的隔绝,扭曲了人类社会的自然本性,架空了原本附着在泥土上的双足。由于人与泥土之间的特殊关系所萌发的一种难以置信的情感投入,使得人们能够在做陶和欣赏陶的过程中体味那日渐淡化的自然之情,也能够从传统的功利性转换为审美性的精神释放,以此来缓解与协调精神上的失落,具体陶瓷艺术在公共环境艺术中的应用具有的优势体现如下。
首先、它是舒适风格回归生活的体现
如今人们对生活方式有了全新的理解,更加强调自然、健康、舒适和与融洽的氛围,其设计目的与设计风格已经从跟风模仿形式的被动接受,向追求个性化生活方式的主体定位转变,自然的材质、色彩及造型也是对所谓“简约风格”的有力的回击。陶艺是源于自然又回归生活的媒介和艺术形式,是人们挖掘生活内涵的生动表现。
其次、它是自然风格,能增加健康元素
 “健康、自然”作为恒久的主题,将室内与室外紧密地连在一起将成为设计要点。环境陶艺来自大自然,是人的身体(手)抚摸自然的身体(粘土)的对话与交流,是联系人与自然的纽带,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开始根据这种需求进行设计,让整个空间更有活力,成就更加舒适的生活空间,从而促进身心健康。公共环境陶艺就是基于人们对生活的理解和需求的基础上,将艺术品(陶艺)—人—环境融为一体。
再次、强化肌理的细节表达非常质朴
就拿墙面设计来说,将不再追求过去的平滑与单调,反之则注重墙面的肌理构成,马赛克、波浪板、壁纸、文字等装饰为什么会随之增多,也都是因为这一切都与自然有关。以至在设计中突出自然的肌理构成,通过材料的细节表现生活的品质已逐渐被人们认可。展示自然的纹理,陶艺的泥性语言是最具表现力的艺术载体,诠释特殊肌理效果:可塑、龟裂、挤压、撕裂、光滑、粗糙及哑光等等。加上釉色和烧制的窑变,形成了变幻多姿的特有的陶艺肌理效果。用手工的陶瓷材料将其中所蕴藏的自然肌理及人文美感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同时,配以人性化的灯光,借此,人们可以去寻找新鲜的空气、绿色的生命,去追逐阳光、海岸、沙滩的味道。这种以人文关怀的理念去展现柔媚素雅、质朴健康的生活艺术将会逐渐代替金属时代的冷峻和理性。(如上图)
最后、其本质特性与环境的融合近乎完美
公共环境艺术是一种人类在空间环境中有意识的连续不断的营造美的活动,是一种综合的、全方位的、多元的群体存在,它由若干自然因素和人工因素有机组成。公共环境艺术离不开艺术性,但它绝不应该与艺术创作等同,它是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环境科学、技术科学和艺术等多种成份之间共生、渗透、影响、融合的学科,要使陶艺融入公共环境,关键还在于设计问题。
当陶艺应用于公共环境艺术时,既赋予了建筑以及周边环境改造建设的内涵,相对来说,公共环境又对陶瓷自身的设计产生影响,因此在创造过程中相互的融合是必然。设计师利用陶瓷艺术的厚朴自重,神韵内含,宜诗宜画,可饮可赏,骨子里独特的文人气息和人情味的特性,在环境中把握陶艺与环境、建筑和人文的关系,创造出与大自然有机结合、和谐统一,使公众更多的感受到一种人性和自然的回归,心灵的释放,可见,它们的融合近乎完美。
结语
在“将生活艺术化”被普遍认可的今天,陶艺作为一种古老而又时尚的媒介和艺术形式,其本身就与人有一种亲和力,它直接取之于自然,让人倍感亲切,尤其是经过水的洗礼、火的熔炼之后所呈现出来的质感,更让人产生想去亲近的欲望,加上陶艺的色彩变幻莫测,既有天然的泥质色彩,又有偶然的釉料窑变,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它以其特有的形式空间存在,建构于人的生活场景之中,是对人生活的一种开启,可以说,没有哪种装饰材料能有如此魅力。所以说,陶瓷艺术这种具有某种特殊情感化的历史文化符号的艺术形式在公共环境艺术中的应用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


参考文献:
① 陈淞贤:《中国传统陶瓷艺术研究》,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杭州,2001。
② 杨永善:《说陶论艺》,黑龙江美术出版社,哈尔滨,2001。
③ 杨烨:《陶瓷艺术设计中的艺术创造工程》,美与时代(下半月),2007.4
④ 黄宗贤,吴永强:《中西雕塑比较》,河北美术出版社,2003年8月第一版


作者简介:
1、 单位:江苏省宜兴市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陶瓷工艺系,邓举青,邮编:214206
2、 作者简介:邓举青(1982.05—),江苏省南京市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陶瓷艺术
3、 收刊的详细地址:宜兴市荆邑南路99号,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陶瓷工艺系,收刊人:邓举青,邮编号码:214206,手机号码:13921338512

上一篇: 【无锡工艺学院 杨晓兰】谈现代均陶堆花工艺的创新发展 2012-05-21 18:06

下一篇: 【无锡工艺学院 王桂娟】生活陶艺设计中设计师的情感注入 2012-05-22 22:15